那九個在哪裡呢?(路1711-19

 

今天所讀的這一段聖經,乃是主耶穌預備前往耶路撒冷受難前的一段記錄。 今天我們選讀這一段經文的目的,是希望能夠透過這一段記錄,來深思我們對於主耶穌基督的受難,應當以怎樣的心態來面對,進而用一顆感恩的心,積極的讓基督復活的大能,來更新你我做為一個基督徒的生命。

 

聖經說:耶穌就來到加利利與撒瑪利亞的邊境,他遇見了十個長大痲瘋的病人。 首先我們來思想「耶穌往耶路撒冷去」 ──這當然是指著他要面對十字架的死,所以他必須前往耶路撒冷。 他知道他到了耶路撒冷,就要在那裡成為萬人的贖價。 然而,主耶穌為何不繞道而行,而要「經過撒瑪利亞」。 難到主耶穌忘記了,以前有一次他想要在撒瑪利亞暫住一晚,結果被撒瑪利亞人拒絕的事了嗎? 這一次他定意「經過撒瑪利亞」,他有甚麼目的呢?

 

(一)顯明他是絕望者的救主

原來,主知道在撒瑪利亞有十個長大痲瘋的病人,他 們需要得著釋放。 我們的主耶穌永遠知道在何時、何地,有哪些人需要得釋放。 還記得在耶穌講完天國的比喻之後,他就連夜趕到一個地方,名叫格拉森,因為在那裡,主耶穌知道有一個被鬼附得甚苦的人(身上有兩千隻鬼,名叫「群」)需要得釋放。 主耶穌冒著風浪渡過海,就是為了讓格拉森那一位被鬼附的人得到釋放。

這一次,主耶穌在前往耶路撒冷預備上十字架之前,他知道在撒瑪利亞這個地方,有十個人他們的生命是絕望的、破敗的,因為他們都染上了大痲瘋。 他們雖然有親人,但是疾病將他們隔開。 他們雖然有家,但是卻是有家歸不得。 或許他們擁有財富、學識、地位,但是都因為他們身上染上大痲瘋,財富、學識、地位都不再能夠帶給他們任何的盼望。

 

這樣活著沒有盼望、沒有朋友、沒有明天的十個人,唯一的朋友,就是他們彼此,套句成語,他們是「同病相憐」。 在這裡我們看到一件奇妙的事,我們知道猶太人(加利利人屬猶太人)是從不和撒瑪利亞人交往的,至少他們當中有一位是撒瑪利亞人。 然而,共同的不幸,卻讓他們打破種族與民族的界限,而聚集在一起。 我深思,他們的世界一定和正常人的世界不一樣。 說不定他們之間,比起那在他們周遭所謂的「正常人的世界」,更能彼此相愛、彼此相顧。 而似乎無災無病的世界,或許充滿許多的爭鬥、相互傾軋、互別苗頭,你不管我,我不管你。

 

不知道是不是這樣的原因,主耶穌基督的心特別掛念這十個長大痲瘋的病人。 主耶穌沒有前往所謂「正常人」的世界去,反而刻意選擇前往撒瑪利亞和加利利的交界(三不管地帶,也是唯一僅容許大痲瘋病人立錐的地方了),因為那裡有愛,哪裡就會吸引主耶穌基督前往。 我們的主不會和世人一樣,對這些人唯恐避之而無不及,反而主更是要把完全的醫治帶給那不再(也或許是不能)對世界存著任何依賴和盼望的人,只對主耶穌基督高聲喊著「耶穌,夫子,可憐我們」的人。

 

(二)顯明凡信他的就得祝福

主耶穌應許,凡信他的就必得救。 在這段故事中,我們至少可以從兩個地方看見十個長大痲瘋病人的信心。

 

第一次的信心,是表現在他們呼求耶穌可憐他們,一個人在急難中所發出的求救聲,應該是聲嘶力竭的,那聲音必定是很大。 在這裡聖經說,十個長大痲瘋的病人「高聲說:耶穌,夫子,可憐我們吧!」我想聲音大概一公里外都聽得見。 這表示,他們對主耶穌充滿「真信心」。

 

我不知道他們為甚麼知道迎面而來的人是主耶穌,聖經也沒有交待他們從哪裡知道主耶穌有能力可以治好他們的大痲瘋。 或許他們早就打聽知道耶穌會經過加利利和撒瑪利亞邊境也說不定,所以故意等在那裡。 無論如何,他們既看見了耶穌前來,就緊緊抓住一線生機,高聲懇求耶穌可憐他們。 這是第一次信心,他們相信耶穌可以醫治他們。

 

第二次的信心,是表現在他們遵從耶穌的吩咐,去把身體給祭司察看──按照利未記十四章的規定,大痲瘋得醫治,必須經過祭司的驗證通過才算數。 所以,主耶穌吩咐他們去給祭司察看,就表示主耶穌要醫治他們。 但有趣的是,主耶穌並無是先醫治,後叫他們去給祭司察看;而是先吩咐他們去給祭司察看,而在這十個大痲瘋病人憑信心去的路上,信心就啟動了神的醫治。 聖經怎麼說呢? 聖經說「他們去的時候,就潔淨了」。 沒有一個漏掉的,全部都醫治了。

 

在這裡我要附帶提到一件事,當耶穌吩咐他們去給祭司察看的時候,未必十個人都有信心。 但是,他們不但彼此相愛、彼此相顧,他們很有可能在這時候信心彼此激勵彼此打氣。 所以他們沒有一個人是沒有被醫治的,就在他們前去的路上,全部得潔淨。當然這是我個人差想!真的;主顯明,凡信他的人,必得祝福。

 

陳國強

溫哥華列治文平安福音堂長老

2014119日「牧者心聲」